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季珊珊;李华伟;潘月帅;魏丽丽;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GDM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组(35例,包括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组(35例,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组(35例)及对照组(7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统计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情况,分析GDM患者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指标与不良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4组产前体质指数(BMI)、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巨大儿发生率以及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组和甲亢组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BMI(OR=1.331)、餐后1 h血糖(OR=3.746)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餐后2 h血糖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26,P<0.05);甲状腺功能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组、甲亢组巨大儿发生率均升高(均P<0.05,均OR>1);产前BMI升高是GDM患者发生不良母婴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8,P<0.05)。结论 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GDM患者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风险。
BRCA1/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康份红;张永俊;目的 分析BRCA1/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分期手术,术后标本进行BRCA1/2基因检测的4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BRCA1/2基因突变组(13例)和BRCA1/2基因正常组(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BRCA1/2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结果 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治疗前糖类抗原125联合人附睾蛋白4(HE4)风险、治疗前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RCA1/2基因突变组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BRCA1/2基因正常组(P<0.05)。BRCA1/2基因突变组和BRCA1/2基因正常组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RCA1/2基因突变位点大部分集中在11号外显子,其中BRCA1基因检测到6种移码突变,1种错义突变,3种无义突变;BRCA2基因检测到2种移码突变,1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例同时出现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别为BRCA1基因第11号外显子无义突变,BRCA2基因第18号外显子无义突变。结论 BRCA1/2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是影响卵巢癌患者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BRCA1/2基因突变目前仍不能确定是卵巢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表达及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尤娟萍;薛惠;方芳;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表达及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GDM孕妇8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正常糖耐量健康体检孕妇7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TRP6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血清CTRP6水平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TRP6和炎症细胞因子与FPG、FINS及Hb A1c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TRP6与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FPG(5.64±0.79) mmol/L、FINS(7.42±1.35) m IU/L及Hb A1c(8.75±1.53)%高于对照组(4.17±0.43) mmol/L、(3.78±0.82) m IU/L及(4.86±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清CTRP6(718.42±64.51)μg/L高于对照组(564.78±43.67)μg/L(P<0.05)。GDM组血清TNF-α(5.73±1.28) ng/L、hs-CRP(6.47±1.32) mg/L及IL-6(89.74±15.62) ng/L高于对照组(1.38±0.37) ng/L、(1.76±0.53) mg/L及(57.81±12.93) ng/L(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RP6、TNF-α、hs-CRP及IL-6与FPG、FINS及Hb A1c呈正相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RP6与TNF-α、hs-CRP及IL-6呈正相关(P<0.05)。CTRP6、TNF-α、hs-CRP及IL-6为影响GDM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血清CTRP6水平升高及TNF-α、hs-CRP和IL-6水平升高,且血清CTRP6水平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基于互联网+孕期保健服务在孕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王芳珍;吕君;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孕期保健服务模式对孕妇健康管理的综合影响,评估其在健康知识、行为改变、心理状态及临床结局等多维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8月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的2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孕期保健服务模式,包括线上咨询、远程监测和个性化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服务。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健康知识掌握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5.4%(χ2=15.32,P<0.05);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观察组评分(8.6±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5);心理状态评估表明,观察组产前焦虑发生率(12.3%)显著低于对照组(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P<0.05);临床指标方面,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3.1%,较对照组的58.5%提升显著(χ2=18.23,P<0.05);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4.6%)明显低于对照组(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满意度总评分(46.5±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5.5±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孕期保健服务模式能有效提升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水平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何帅楠;黄兆一;王蕾;目的 分析对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疾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与左甲状腺素(L-T4)替代疗法治疗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SCH孕妇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该院产检的6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L-T4替代疗法进行治疗,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良好组和妊娠不良组,其中妊娠良好组67例,妊娠不良组13例。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及不同妊娠结局研究对象血清IGF-1表达水平和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分析不同妊娠结局患者血清IGF-1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分析妊娠期SCH患者经L-T4替代疗法治疗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IGF-1表达水平[(24.21±4.16) ng/ml]低于对照组[(31.37±3.11) ng/m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7.62±1.69) m U/L]高于对照组[(2.51±0.95) m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88、21.048,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GF-1、TSH、孕前体质指数(BMI)、规律产检及年龄均是妊娠期SCH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OR=1.868、1.855、2.044、1.643及1.714,95%CI:0.840~2.896、0.843~2.867、0.830~3.258、0.829~2.457及0.888~2.541,均P<0.05)。妊娠不良组研究对象IGF-1表达水平[(24.67±4.21) ng/ml]低于妊娠良好组[(30.95±3.08) ng/ml],TSH水平[(7.53±1.52) m U/L]高于妊娠良好组[(2.69±0.87) m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19、16.003,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SH、年龄及孕前BMI与血清IGF-1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632、-0.527及-0.512,均P<0.05),规律产检与血清IGF-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5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表达水平对妊娠期SCH经L-T4替代疗法治疗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妊娠期SCH患者血清IGF-1表达水平较低,在经L-T4替代疗法治疗后,血清IGF-1表达水平升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且IGF-1表达水平是妊娠期SCH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轮滑吊环训练器联合Cox健康行为互动干预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陆洁虹;王文婷;朱惠芳;目的 分析轮滑吊环训练器联合Cox健康行为互动(IMCHB)干预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8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轮滑吊环训练器联合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轮滑吊环训练器联合IMCHB干预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健康促进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自我效能感[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肩关节内收(53.94±3.03)°、前屈(141.08±6.75)°、后伸(76.19±4.66)°及外展(153.12±7.49)°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t内收=2.182、t前屈=2.529、t后伸=2.004、t外展=2.010,均P<0.05);研究组UCLA评分[(20.01±1.73)分]、ASES评分[(65.79±7.86)分]、HPLP-Ⅱ量表总分[(104.48±5.37)分]、SUPPH量表总分[(74.51±7.42)分]、QLQ-C30问卷总分[(74.93±6.15)分]均高于对照组[(19.43±0.65)分、(62.57±6.31)分、(100.12±7.34)分、(71.23±6.69)分、(70.08±7.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CLA评分=2.241、tASES评分=2.281、tHPLP-Ⅱ量表总分=3.424、tSUPPH量表总分=2.345、tQLQ-C30问卷总分=3.509,均P<0.05)。结论 轮滑吊环训练器联合IMCHB干预模式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培养健康促进行为,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采用。
36期
35期
34期
33期
32期
31期
30期
29期
28期
27期
26期
2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36期
35期
34期
33期
32期
31期
30期
29期
28期
27期
26期
2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36期
35期
34期
33期
32期
31期
30期
29期
28期
27期
26期
2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36期
35期
34期
33期
32期
31期
30期
29期
28期
27期
26期
2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36期
35期
34期
33期
32期
31期
30期
29期
28期
27期
26期
2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36期
35期
34期
33期
32期
31期
30期
29期
28期
27期
26期
2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36期
35期
34期
33期
32期
31期
30期
29期
28期
27期
26期
2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36期
35期
34期
33期
32期
31期
30期
29期
28期
27期
26期
25期
24期
23期
22期
21期
20期
19期
18期
17期
16期
15期
14期
13期
12期
11期
10期
09期
08期
07期
06期
05期
04期
03期
02期
01期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
刘慧强;目的探讨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7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选取120例患者以及同期12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探讨引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果随着年份的上升宫颈癌患者的年龄除了2012年,其余年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1);各年份汉族宫颈癌患者显著多于其他民族,城镇明显少于农村;宫颈癌新发病例数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明显减少;FIGO分期中以II期最多;鳞癌及中分化程度宫颈癌最多见;月经初潮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个数、人工流产次数、高危型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呈明显上升趋势,文化程度越高,宫颈癌新发病例数越少,鳞癌及中分化程度宫颈癌最多见。月经初潮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个数、人工流产次数、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独立高危因素。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王宇;宋淑芳;刘凤;<正>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宫颈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2014年发布的一项1998-2008年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近几十年,在我国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法的广泛普及、"两癌"筛查的大力推广及宫颈癌普治工作的开展下,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知识的
孕妇心理需求及分娩过程的心态调查
赵有业;关俊;谢华;<正> 笔者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对在阜新市四所医院就诊的206名孕妇的心理需求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共200份,收回198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95%. 调查结果:孕妇主要是对健康检查和卫生保健的心理需求较强烈.其健康检查的心理,在妊娠早期主要是想通过健康检查证实自己是否妊娠,希望知道早孕症状及孕期的
中国部分城市已婚妇女妇科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
刘克玲,张德英,王临虹,赵更力,周敏目的 了解城市已婚妇女妇科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 15个省、市的 10 0个社区 ,抽取已婚妇女 995 1例进行问卷调查 ,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应用 SPSS/ 10 .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常见病患病率顺序依次为生殖道感染 42 .9%、月经紊乱 34 .5 % (未绝经者中 )和痛经15 .5 % (未绝经者中 )、盆腔肿物 3.9%、子宫脱垂 /阴道壁膨出 1.1%。年龄轻者 ,无业或从事服务行业 ,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 ,人均收入低于 30 0元 ,居住在华西南和华中地区 ,使用 IUD避孕以及采用非淋浴的方式洗澡是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年龄较大、居住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及有人工流产手术史为盆腔肿物发生的危险因素 ;痛经的发生与年龄较小、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人均收入较低 ,以及未用 IUD避孕等因素有关。多次人工流产与月经紊乱有关。结论 防治妇女生殖道感染应为今后妇女常见病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要提高节育期妇女的避孕保健服务质量。
中国人工流产现状及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进展
李颖,程怡民,黄娜,郭欣,王献蜜女大学生对肥胖认知状况及减肥行为
张新定;吴华;张庭华;目的:了解女大学生对肥胖的认知状况及其减肥行为,为正确指导女大学生科学减肥和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身体测量、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女大学生的体重指数、减肥行为及肥胖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94%和1.92%;对自身体型的判断正确率低,且多数判断具有超重或肥胖倾向;对肥胖相关知识的认知比较片面;40.09%的女大学生尝试过减肥,其中77.89%的女大学生因对自身体型不满而减肥;减肥方法主要为节食(39.30%)、运动(27.47%)和调整饮食结构(25.90%);女大学生减肥成功率仅为14.22%。结论:女大学生是不良减肥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建议在女大学生中有针对性的开展肥胖与健康知识教育以预防和控制女大学生的不良减肥行为。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王宇;宋淑芳;刘凤;<正>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宫颈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2014年发布的一项1998-2008年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近几十年,在我国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法的广泛普及、"两癌"筛查的大力推广及宫颈癌普治工作的开展下,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知识的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诊断与治疗进展
李泽钧;刘守桓;石雪雯;张一弛;周艾林;滕腾;李雪梅;周新雨;<正>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指发生在未成年时期,以显著而持续的情绪失落、兴趣缺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疾病,具有识别率低、治愈率低、自杀率高等特点,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我国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但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因此,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及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篇综述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临床指南,总结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筛查、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研究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孔杜斯;卡迪丽亚·吾马尔;目的:探讨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PSQ行为量表、ADHD诊断标准表对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儿童进行儿童多动症的筛查和诊断,将其作为ADHD组(30名),选取年龄、性别与ADHD组相近的正常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30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进行绘人测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和多动症背景调查。结果:ADHD组与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范围是男6~11岁,女6~7岁,30例ADHD患儿中男27例占90%,女3例占10%,男女比例为9∶1。两组儿童智商(IQ)、体格发育等级和营养状况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母亲孕期环境污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儿童母亲围生期发生的铅中毒、有毒物接触、儿童偏食及母乳喂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外伤、窒息、跟亲属类似情况、父母感情不和的发生率两组儿童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H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围生期情况、家庭、心理因素、营养和饮食因素有关。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351